戈德弗鲁瓦街17号:来之不易的共产主义青年战斗堡垒
王桢
在法国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幽静的街道上,有一座并不太起眼的旅馆。旅馆临街的墙壁上用法文镌刻着6行金字:“周恩来,1898—1976,他于1922—1924年在法国期间住在这所房子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栋小楼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办公之处,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和旅欧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领导组织核心之所在。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群有志青年经常围坐在这里直抒胸臆,畅谈天下之事。这些平均年龄仅20余岁的年轻人,后来也陆续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从这栋小小的旅馆里,一共走出了1位共和国总理和4位副总理。
周恩来在巴黎的住所—戈德弗鲁瓦街17号
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青年心中激起了巨大回响。为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青年们掀起了旅欧勤工俭学的热潮,仅1919年至1920年间赴欧洲留学的学生就达1600人之多,且大部分集中在法国。然而,学生们来到法国后却大失所望,因为此时的法国受战争的影响,经济一派萧条,他们勤工俭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但是,这群进步青年中的不少人并没有气馁,转而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道路之中。
此时,受国内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以及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学生中间的政治氛围日益浓厚。他们开始阅读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并渐渐产生了参加革命组织的愿望。在追梦的旅途中,进步青年们还逐渐形成了几个学习中心:有的以法国卢瓦雷省蒙达尼镇为中心,代表学生为蔡和森、李富春;有的以法国中部重工业城市克鲁邹为中心,代表学生是李立三、邓小平;有的则以巴黎、里昂等地为中心,代表学生为陈延年和陈乔年。然而,由于这些学习中心地点过于分散,相互之间联系不便,学生们在一些事件和观点上有时很难形成共识。如何将分散的青年力量团结起来,消除外部条件造成的隔阂,成为赴法青年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时期,上海、北京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这些小组中的部分成员,如赵世炎等人也相继来到法国,这为在旅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成立最早的党组织带来了必要的经验和人才储备。1921年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发起下,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宣告成立。该组织一经成立,就明确自己是共产党的组织,既无其他称呼,也没有外围组织。此后,在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青年的组织领导下,旅法勤工俭学学生先后举行了3次大规模群众斗争,播撒下革命的火种,并在中法两国间造成了很大的声势和影响。革命斗争的洗礼,进一步促进了勤工俭学学生的觉醒和团结。
许多人认识到,未来要改造中国社会,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共产主义组织。1922年6月,在周恩来等人的筹备下,18位旅欧青年在法国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的空地上召开了一次富有朝气的会议。这些与会青年无一例外有着共产主义的信仰,他们热烈而深入地交换着思想,不断坚定着共产主义可以拯救中国的信心。经过3天的讨论,会议决定将旅欧中国青年团定名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其党部就设在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这座小旅馆中。随着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成立,统一的旅欧中国青年团组织也正式诞生。
1923年2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一个小镇的礼堂里召开临时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支部,并明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还推举周恩来担任旅欧支部执行委员会书记。
戈德弗鲁瓦街17号小旅馆3楼16号房间,是周恩来的住所,也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的办公处。这间屋子仅4.5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外,几乎容不下他物,置身其中可谓是“身居斗室”。据聂荣臻回忆:“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青年们在“陋室”中孜孜不倦地研究着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并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团员,壮大组织力量。《少年》(后改名《赤光》)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其编辑部同样设在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那个小房间内。在这里,周恩来负责编辑、发行工作,邓小平则承担起刻蜡版和油印的任务,还由此得到了“油印博士”的称号。《赤光》杂志除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外,还经常刊登同流行于欧洲的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作斗争的文章,而这支年轻的编辑队伍,也通过通宵达旦的辛勤耕耘,将大批欧洲华人华侨留学生团结起来,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重要力量。
从希冀新生的中国到思潮汇聚的法国,从旅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到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再到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戈德弗鲁瓦街17号旅馆见证了一批批优秀中国青年在这里一步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中国革命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朽功勋。百年沧海桑田,不老的是青春的延续。新时代新征程,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只要充分展现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不懈奋斗、艰苦奋斗、永远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终将在青年们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
(来源:党建网)